我們專業(yè)做異形模具和異形塑料件
開模不成功,退還全部開模費
全國咨詢熱線:
13932815220
13932815220
1、溫度的控制
在控制儀器上,設定需要的溫度,而感應器的顯示將與設定點上產生的溫度相比較。在這最簡單的系統(tǒng)中,當溫度到達設定點時,就會關閉,溫度下降后電源又重新開啟。這種系統(tǒng)稱為開閉控制,因為它不是開就是關。
2、溫度
溫度的測量和控制在注塑中是十分重要的。雖然進行這些測量是相對地簡單,但多數(shù)注塑機都沒有足夠的溫度采點或線路。在多數(shù)注塑機上,溫度是由熱電偶感應的。一個熱電偶基本上由兩條不同的電線尾部相接而組成的。如果一端比另一端熱,將產生一個微小的電訊;越是加熱,訊號越強。
3、熔膠溫度
①熔膠溫度是很重要的,所用的射料缸溫度只是指導性。熔膠溫度可在射嘴處量度或使用空氣噴射法來量度。射料缸的溫度設定取決于熔膠溫度、螺桿轉速、背壓、射料量和注塑周期。
②您如果沒有加工某一特定級別塑料的經驗,請從最低的設定開始。為了便于控制,射料缸分了區(qū),但不是所有都設定為相同溫度。如果運作時間長或在高溫下操作,塑料制品廠將第一區(qū)的溫度設定為較低的數(shù)值,這將防止塑料過早熔化和分流。注塑開始前,確保液壓油、料斗封閉器、模具和射料缸都處于正確溫度下。
4、注塑壓力
這是引起塑料流動的壓力,可以用在射嘴或液壓線上的傳感器來測量。它沒有固定的數(shù)值,而模具填充越困難,注塑壓力也增大,注塑線壓力和注塑壓力是有直接關系。
5、第一階段壓力和第二階段壓力
在注塑生產周期的填充階段中,可能需要采用高射壓,以維持注塑速度于要求水平。模具經填充后便不再需要高壓力。不過在注塑一些半結晶性熱塑性塑料(如PA及POM)時,由于壓力驟變,會使結構惡化,所以有時無須使用次階段壓力。
6、鎖模壓力
為了對抗注射壓力,必須使用鎖模壓力,不要自動地選擇可供使用的最大數(shù)值,而要考慮投影面積,計算一個適合的數(shù)值。注塑件的投影面積,是從鎖模力的應用方向看到的最大面積。對大多數(shù)注塑情況來說,它約為每平方英寸2噸,或每平方米31兆牛頓。然而這只是個低數(shù)值,而且應當作為一個很粗略的經驗值,因為,一旦注塑件有任何的深度,那么側壁便必須考慮。
7、背壓
這是螺桿后退前所須要產生及超越的壓力,采用高背壓雖有利于色料散布均勻及塑料熔化,但卻同時延長了中螺桿回位時間,減低填充塑料所含纖維的長度,并增加了注塑機的應力;故背壓越低越好,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超過注塑機注塑壓力(最高定額)的20%。
8、注塑速度
這是指螺桿作為沖頭時,模具的填充速度。注塑薄壁制品時,必須采用高射速,以便于熔膠未凝固時完全填充模具,生產較為光滑的表面。填充時使用一系列程序化的射速,避免產生噴射或困氣等缺陷。注射可在開環(huán)式或閉環(huán)式控制系統(tǒng)下進行。
9、射嘴壓力
射嘴壓力是射嘴里面的壓力。它大約就是引起塑料流動的壓力。它沒有固定的數(shù)值,而是隨模具填充的難度加大而增高。射嘴壓力、線壓力和注射壓力之間有直接的關系。在螺旋式注塑機上,射嘴壓力大約比注射壓力少大約百分之十左右,而在活塞式注塑機時壓力損失可達到百分之五十。
(1) 按受熱冷卻時樹脂呈現(xiàn)的特性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是用得最多,也是比較科學的一種分類法。1) 熱塑性塑料這類塑料在注塑加工時加熱時軟化,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呈熔融態(tài), 成為可流動的粘稠流體,借助模具和壓力可制成一定形狀的制品,冷卻后可保持已成型形狀。再次加熱又可變軟、熔融、重新塑制成型。它在加熱、冷卻成型
在充模過程中受到氣體的干擾常常在制品表面出現(xiàn)銀絲斑紋或微小氣泡或制品厚壁內形成氣泡,氣紋是指塑料產品澆口部位或表面局部存在條狀或塊狀的流痕,從而影響整個產品的外觀。 氣紋對產品的安全與功能沒有很大的影響,屬于輕微缺陷。但是會影響產品的外表面,從而影響客戶滿意度和產品的
為提高模具品質檔次,最大限度減少模具質量問題投訴,交給客戶滿意的塑料模具,對模具制造常見問題進行總結、歸納,并建立標準,按要求執(zhí)行。1.小于2020的模胚,a、b板之間需要做撬???;大于2020的模胚所有模板包括頂針板間都要做撬???。2.模胚導柱導套要加工排氣槽,以防導柱導套拉傷。3.模具上不得有尖角,需要倒角處理
塑料加工廠生產的大多數(shù)塑料質輕,化學性穩(wěn)定,不會銹蝕;耐沖擊性好;具有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;絕緣性好,導熱性低;一般成型性、著色性好,加工成本低;大部分塑料耐熱性差,熱膨脹率大,易燃燒;尺寸穩(wěn)定性差,容易變形;多數(shù)塑料耐低溫性差,低溫下變脆,容易老化;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劑。塑料可區(qū)分為熱固性與
模具加工工藝規(guī)程的內容要求1)模具或零件的名稱、圖號、材料、加工數(shù)量和技術要求等標題欄;2)毛坯尺寸和供貨狀態(tài);3)工藝定位基準;4)成型件的加工方法和順序;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、工序尺寸和公差要求以及工裝、設備的配置;5)各工序的工時定額;6)確定裝配基準裝配順序、方法和要求;7)確定試模要求和驗收標準。